一切由一封電郵開始。
在芭芭拉‧夏貝嘉女士按下「傳送」鍵後,她望向窗外,贊比亞乾涸的土地映入眼簾。她希望那封電郵可以帶來奇蹟。
贊比亞於1964年從英國獨立,70%的國民從事農業,而女性佔主要勞動力的大部分。芭芭拉女士的母親潔絲女士發現這個狀況後,決定採取行動。在她支持丈夫參與選舉期間,她發現農民如何貧窮及絕望,所以於2003年創立了蒙巴巴拉女農家合作社。意想不到的是,在創辦的同時竟然已有1,720個農場參加。但一年後發生了一場悲劇。當合作社開始站穩陣腳時,潔絲女士遇上意外身亡。當大家陷於絕望的時候,農家們便只能依靠當時只有20歲的芭芭拉女士繼續去做。
在2004年7月,秀明成為聯合國認可的非政府團體。在同年9月,秀明支持聯合國在廣島所舉辦的泛亞青年領袖高峰會,而作為活動的一部分,秀明邀請了世界各地的青年來到黃島。島上有秀明自然農法的示範農場,他們在黃島教授了各種農業的相關知識:無肥料、無殺蟲劑及自家採種等等。芭芭拉女士亦是參加者之一,她透過高峰會對秀明自然農法產生濃厚的興趣。
回到贊比亞後,合作社的成員十分希望芭芭拉女士能繼承母親的遺志,繼續透過購買種子及協助耕作去支持他們。她正是於此時傳送了第一封電郵:「請教我們如何做自然農法吧,拜託你支持我們」。這封電郵傳送到秀明,今井亞倫先生收到後,便立即決定於11月親自到訪贊比亞。
芭芭拉女士正於贊比亞的首都路沙卡面帶笑容地等待著亞倫先生。他們用了5小時從路沙卡來到蒙巴巴拉地區,有超過2,000個農民正等待他的來臨。
當時正值雨季前夕,亞倫先生問:「你們不會從植物採種嗎?」農民卻反問:「我們可以從植物採種的嗎?」每當要開始耕作時,他們只懂得向種子公司購買雜交種子及用化學品來種植農作物。他們每年用盡一切購買那些種子,即使這令他們每天只能吃一餐。一位農夫說:「如果真的能夠採種的話,請你3月再回來吧。在雨季過後,這片土地會長滿白粟米,而河流也會充滿河水。」
於是亞倫先生在2005年3月回到贊比亞。當他到達時看到農夫所形容滿地的白粟米,但也留意到大部分都已經乾枯,變得不能食用。2005年剛好是史上最乾燥的一年。當他環顧農地時發現有一部分的粟米依然翠綠新鮮,那是該地區的本地品種。他終於找到答案,於是立即著手購買該品種的粟米為下一季作準備。隨後他出席農家會議,向他們解釋秀明自然農法,並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嘗試。大部分農家均躍躍欲試,但並不是因為他們明白秀明自然農法的理念,而是因為對他們來說,毋須購買肥料或種子非常吸引。
合作社選出了20個農場試行秀明自然農法。秀明在2005年主辦了首次講座,通過講座教導農民:秀明自然農法是基於大自然的3種元素――水份、光線、土地,這3種元素由太陽、月亮及地球產生,而這3種元素達至平衡時便會得到收獲。秀明深信健康的泥土配合充足的水份及陽光,便足以種植農作物而不需用化學物質,我們更應自家留種。直至10月為止秀明已收集了7噸本地粟米種子,將其分成5公斤一份,分派至超過1,000個農場以試行秀明自然農法。秀明盡其所能後,帶著希望及少許不安離開了贊比亞。
兩個月後回來時,一條巨大而美麗的彩虹正在歡迎秀明的代表。而更令人高興的是,試行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場長滿了粟米的綠葉。因為自然農法的基本理念在於順應自然、尊重自然,所以農民在以牛犁田的方法除草。每一位農夫也要感謝其土地,真心愛護其農作物,才得以收獲。連天氣也好像知道農民的感謝之情般,由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間均有充足的雨水,得到大豐收。
首次豐收節於2006年7月舉行。這也是亞倫先生的主意,當時蒙巴巴拉地區並沒有這樣的節日。大家展示出秀明自然農法的收獲,表演傳統舞蹈,更進行了足球比賽。超過3,000位地區人士參加了為期3日3夜的慶祝活動。這個豐收節令地區的人民關係更緊密。亞倫先生指出豐收節的目的不單止於改變本地的耕作法,更希望透過秀明自然農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,從而了解自然的思考方法。
這個計畫已經超過10年歷史。現在有超過6,000個農場施行秀明自然農法,更向其他地區及國家擴展開去。在2008年,此計畫更在聯合國NGO部門中獲選為「最佳實踐」的例子。重要的是讓農民明白這是他們的項目而建立自主性,秀明只是作為後援。我們支持他們,讓他們學習如何尊重自然及順應自然。現在秀明已不需要教他們,因為那些農民可以教導其他農民了。
這一切只是源於一封電郵。衷心希望這計畫能透過非洲繼續擴展開去。